门工作时被HIV、乙肝、丙肝及其他血源性传播疾病感染的人数有上升趋势8。国内大量研究证实9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由于核医学科护士的特殊性,病人是否有传染病往往不明确,一旦护士的皮肤黏膜有破损就有被感染的危险10。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13紫外线,治疗室、留观室、候诊室经常使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紫外线对人体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直视会造成眼炎。2生物性因素核医学科一般设置在一楼,环境比较阴暗潮湿,容易引起微生物的繁殖与滋生,室内通风受到限制,导致空气致病微生物含量增加,通过飞沫传播疾病。21病毒病毒是最常见的生物性危险因素,临床上以艾滋病毒、乙肝、丙肝为主。美国CDC监测报道11: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211(HIV)感染。艾滋病即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HIV病毒引起,现已从HIV阳性者的血液、唾液、眼泪、精液等分离到HIV。护士因职业接触HIV携带者血液而感染者已有报导12。212HBV感染。我国属于乙肝高度流行区,我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者率为95713。乙肝病毒是一种血液传播性疾病,通过针刺伤或锐器损伤是感染HBV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乙肝病毒的致病性较强,被针刺伤时一般只需要0004u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易感人群发生1次HBV污染针头刺伤后感染的机会为630。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患者的组织、血液或唾液或被患者污染的治疗器械非常普遍,有报导治疗器械被HBsAg污染率高达76414。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广泛应用,HBV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接种乙肝疫苗后保护率在7090免疫效果可持续35年15。213HCV感染。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22细菌核医学科护士在工作中常见的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广泛存在于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及患者用过的器具和衣物中,通过呼吸道、血液、皮肤等途径感染护士。3化学性因素核医学科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16: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