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事件二:屋面卷材防水层多处起鼓。2问题(1)试述事件一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2)试述事件二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方法。参考答案:
f(1)原因分析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2)在支模和绑钢筋的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3)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浆或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粘结。4)钢筋过密,内外模板距离狭窄,混凝土浇捣困难,施工质量不易保证。5)下料方法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6)浇注地面混凝土时,因工序衔接等原因造成新老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治理方法:1)根据渗漏、水压大小情况,采用促凝胶浆或氰凝灌浆堵漏。2)不渗漏的施工缝,可沿缝剔成八字形凹槽,将松散石子剔除,刷洗干净,用水泥素浆打底,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压实。(2)原因分析在卷材防水层中粘结不实的部位,窝有水分和气体,当其受到太阳照射或人工热源影响后,体积膨胀,造成鼓泡。治理:1)直径100mm以下的中、小鼓泡可用抽气灌胶法治理,并压上几块砖,几天后再将砖移去即成。2)直径100~300mm的鼓泡可先铲除鼓泡处的保护层,再用刀将鼓泡按斜十字形割开,放出鼓泡内气体,擦干水分,清除旧胶结料,用喷灯把卷材内部吹干;然后,按顺序把旧卷材分片重新粘贴好,再新粘一块方形卷材(其边长比开刀范围大100mm),压入卷材下;最后,粘贴覆盖好卷材,四边搭接好,并重做保护层。上述分片铺贴顺序是按屋面流水方向先下再左右后上。3)直径更大的鼓泡用割补法治理。先用刀把鼓泡卷材割除,按上一作法进行基层清理,再用喷灯烘烤旧卷材槎口,并分层剥开,除去旧胶结料后,依次粘贴好旧卷材,上铺一层新卷材(四周与旧卷材搭接不小于100mm);然后,贴上旧卷材,再依次粘贴旧卷材,上面覆盖第二层新卷材;最后,粘贴卷材,周边压实刮平,重做保护层。
1背景某住宅楼,六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为6518该住宅楼发生如下事件:时间一:在施工中,发现四层二根梁局部有蜂窝、孔洞。事件二:竣工两年后,在平屋顶屋檐下和顶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出现水平裂缝,沿外墙顶部断
续分布,两端较中间严重。2问题(1)事件一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防治?(2)事件二是什么质量问题?应如何防治?
f参考答案:(1)事件一发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不光滑,并粘有干硬的水泥浆块等杂物。2)木模板在混凝土入模之前没有充分湿润。3)钢模板脱模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