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声现象》单元教学设计框架1.教学内容分析年级:初中八年级上学期教材版本:北师大版章节:第四章课时:六课时内容概述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乐音与噪声和超声波,其中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内容,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内容。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渠道,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
教材力求通过观察、实验和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认识这些现象和它们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学习、研究兴趣。
知识结构图
2.单元整体目标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原理。5知道噪声的概念,知道噪声给生活带来的危害及如何去控制噪声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通过对乐音与噪声的学习明白声音的一些特性,并且懂得防治噪声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这一章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生现象有进一步的认识。2、体会物理思想: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教学重点
1、从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出发,认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从实验认识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3、从真空铃的实验出发,认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4、简介回声测距。5、认识乐音的三要素,弄懂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6、噪声是世界四大公害之一,认识噪声的真特点和噪声的防治。7、初步了解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拓宽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
1、回声测距的原理,并应用速度公式计算。
可编辑修改
f。
2、真空铃的实验操作。3、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教学关键
1、让学生知道声音由振动产生,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2、了解声音靠介质传播,认识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明白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实验,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2.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的意义,然后逐步把实际问题表示为物理问题3.教学时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投入到探索活动中,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4.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关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恰当考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