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新时代的班主任
陶行知老先生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校长需要有一群好班主任。优良的校风,
学风取决于优良的班风,而优良班风的形成则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班主任老师的言行举止、人生观、处世态度和方法,无不影响着学生,有的甚至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班主任老师说一句话或做一件事,就会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因此,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尽量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点燃学生希望的火花,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也是本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所在,我想今天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交流:一、了解学生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了解你的学生吗?这是一定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当了两三年的班主任,你一定会说,当然了解。我想再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吗?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吗?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原因是什么?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们是哪些行为属于属于无意行为,而哪些行为又需要我们加以引导呢?面对这些问题,大家都会有许多思考。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
f因此,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也同样可以用这三个人格结构,来审视学生的行为。如:我们在教学中,学生们上课之初还比较认真,但过了十几分钟之后,就开始走神、说话,有时一再强调也没有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让他学会在一定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孩子在不同时期,其注意力一次笥集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按照学龄阶段划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