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实验1叠加定理的验证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R3、R4,直流电压源、直流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参考方向),并按上图连接;2设置电路参数:电阻R1R2R3R41Ω,直流电压源V1为12V,直流电流源I1为10A。3实验步骤:
f1)、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1和I1;2)、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0V,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2和I2;3)、点击停止按钮记录,将直流电压源的电压值设置为12V,将直流电流源的电流值设置为0A,再次点击运行按钮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值U3和I3;
根据电路分析原理,解释三者是什么关系?并在实验报告中验证原理。
三、实验数据:
电压
第一组
12V
第二组
0V
第三组
12V
电流10A10A0A
UV680020004800
IA160040002400
四、实验数据处理:U2U32000V4800V6800VU3I2I34000A2400A1600AI1
五、实验结论:由电路分析叠加原理知:由线性电路、线性受控源及独立源组成
的电路中,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
2
f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本次实验中,第一组各数据等于第二组与第三组各对应实验数据
之和,与叠加原理吻合,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即每一元件的电流或电压可以看成是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产生的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3
f实验2并联谐振电路仿真
一、电路图:
二、实验步骤:1原理图编辑
分别调出接地符、电阻R1、R2,电容C1,电感L1,信号源V1,并按上图连接;2设置电路参数:将交流分析量值设置为5V,电压源V1设置为5V,频率设为500Hz,设置电阻R110Ω,电阻R22KΩ,电感L125mH,电容C140uF。并如图所示对电容上方的线名称改为“out”。3分析参数设置:(1)AC分析
①类型设置仿真→分析→交流分析。
②参数设置
4
f起始频率设为1Hz,停止频率设为100MHz,扫描类型为十倍频程,每十倍频程点数设为10,垂直刻度设为线性,其他保持默认,单击“确定”。然后选择对话框菜单栏的“输出”按钮,在左侧的“所有变量”中选择“Vout”(双击)。③仿真在交流分析参数都设置好以后,单击对话框中的“仿真”按钮,开始仿真。④记录结果在所得图形上点击右键,将图片复制并粘贴在新建word文档中。之后单击“工具”菜单,选择“导出到Excel”选项,将实验数据以excel的形式保存。(2)瞬态分析①类型设置仿真→分析→瞬态分析。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