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美育
论小学美术教育与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以美的对象美的存在形式为内容进行的教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一种感情教育,它通过各种艺术形象深刻地打动人们的灵魂,对人们的心灵、行为和语言等施以影响,从而促使人格高尚、完善。用蔡元培的话说是“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
美育不仅通过各种艺术美来实践,而且借助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去实践。学校的美育在于培养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各学科都有进行美育的任务,而作为艺术学科之一的美术便是研究美、创造美的,其造型艺术作品都是自然美与社会生活美的再现,它除了对本学科知识、表现技法、形式美法则的传授之外,还包括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社会生活的观察、审美、欣赏与表现。通过美术教育,能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受、鉴赏、评价、创造的能力,能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人们认识世界总是从感知开始的,对美的认识亦是如此。当人们面对壮丽的大自然或置身于秀丽的园林建筑之中,就会产生优美的感受;若面对巍峨的高、滔滔的长江、黄河,就会感受到雄壮的美;在社会生活中见到好人好
f事,就会感受到内心世界的精神美……但是人们要能认识美、发现美,就必须有鉴赏美的能力,而人的鉴赏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经过培养和训练。正如马克思说:“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你本身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人的艺术修养、审美趣味有高低、雅俗之分,崇尚、卑下之别。人虽然都能够对周围的事物、人的行为和艺术形象有所感知,但对美的感受、欣赏和爱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固然和年龄、气质、天资等因素有关,但与教育的关系应该说更为直接。美术教育则正是借助充满情感的艺术形象,从感情上打动学生,使之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然后才能晓之以理,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各类艺术作品都是以其艺术形象来打动观者的,而美术作品则更是以它的形象和直观性,既符合了人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又非常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当你站在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画前欣赏时,立刻会被一个温柔而和悦的形象所感染,一张微笑的面容、一头流淌的长发、一双美丽的手,都会使你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