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永年县第九中学刘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1
f教学难点: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三、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通过对宋朝经济状况的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改变对大宋王朝的上述认识。第一个环节:宋代经济成就,弱宋与富宋的对比(1)展示反映宋代经济成就的表格,学生阅读课本整理知识。农业、手工业、商业表现
(1)水稻种植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2)桑蚕业重心转移到南方
2
f(1)丝织业:(2)棉花种植扩张至江南(3)新的制瓷中心(4)造船技术世界领先(1)最早的货币交子(2)重要外贸港口的出现(3)设立市舶司、番坊与番市(4)外贸范围广:泉州为起点,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波斯、阿拉伯;中心苏湖地区“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广州、泉州、明州(2)学生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的条件、原因为什么陆上的丝绸之路转到了海上?从政治和技术两方面去考虑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周边民族的兴起与强大,陆路受阻;商业的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政府的鼓励政策。为什么南宋没有禁止海外贸易?(这里需要对比明清)一则来自海外贸易中巨额的财政收入;二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