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对古书注解的通称,如《十三经注疏》就包括毛传、郑笺。
疏:是相对于“注”而言。它既解释古书的正文,也解释古书的注。如《诗经》郑玄注,孔颖达疏;《庄子》郭象注,成玄英疏。
正义:“解释经传而得义之正者”。“疏”也可称正义,如孔颖达的“五经正义”。但正义有时也不一定是疏,如张守节《史记正义》就是注而不是疏。
章句:“离章辨句”的省称,除解释字词外,还分析古书章节句读,串讲文章大意。比如赵歧《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
集解:集解是汇集各家的注解,有时也参以己意,如何晏《论语集解》。
音义:以注音为主,有时兼有简单释义。也称音训、音诂、音注等,如陆德明的《经典释文》。曰、为、谓之:一般是两个以上连用并举,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被释词放在解释性的话的后面
谓:主要用在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的情况下犹:往往是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或者是以今语释古语,以常用词释非常用词,而含义并不完
f全一致。之貌、貌:一般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之言、
之为言:一般都是用来声训,即用与被释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于探求事物的命名之意。
注音:直音;反切;读若、读如;读曰、读为;如字形训以形说义: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去探求造字时的基本意义或解释汉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声训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一种利用声音线索探求和贯通语义的训诂方法。它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取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字(词)。义训义训是直接陈述语义不借助于音和形的一种训释方法。二、古书标点的要求:1语句能够讲通,不点破。2语意切合原文语境,切合事物的情理和作者的原意。3符合古人语言表达习惯。3古书标点的基本方法1.参考特定词语(P574)虚词例:句首:夫惟;盖;且夫等;句尾:者,也,矣,焉,乎数词例:(见上文)一般顺序词语对话例:曰、云、问、答、言、对等。注意引文截止的地方。有的没有前导词,2参考特定句式感叹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倒装句:姜氏何厌之有
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反问句: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固定结构:何以不亦乎以为得无乎所以者3.参考特定文例:修辞手段中的互文、对偶、排比等,诗歌、散文、骈文的不同特点,语言文化常识等,都可以借助参考。古文今译就是把古书里的文言文在尽可能保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