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外交政策:总体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每个阶段有所调整。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50年代中期面临环境:美国的孤立敌视政策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外交政策:外交三大决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该阶段成果:1、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巩固了新生的政权;2、与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的影响)与一
些民族主义和北欧的国家建交;3、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4、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第二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全面开始建设社
会主义外交目的:推进世界革命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
重点是发展与广大的亚非拉国家的关系该阶段成果1、与包括法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建交2、由于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用大约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了与接壤国家的
陆上边界问题和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3、中法(1964年建交)建交使该时期的重要成果。该时期外交特点1、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的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的意
f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2、该时期的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
是不断前进的。
第三阶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并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该阶段成果:1、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2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阶段:80年代90年代面临环境:国家局势缓和,中国开始启动改革开放;外交目标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外交政策1、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同时又赋予了新的内涵;2、科学判断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提出和平与发展两大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