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农药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一提到农药,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关联词是“有毒”,并视其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罪魁祸首,唯恐避之不及,希望能不用最好。但农药真有那么可怕吗?现在我国使用的农药都是什么样的?未来我国农药发展会有哪些热点趋势?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日前对农药的利弊分析、创新思考及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了诸多客观、科学的见解。
公众对农药的误解太多
近年来,因为一些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药经常被“妖魔化”。对此,宋宝安院士表示,“农药的毒性远低于我们身边经常可能接触到的化学物质的毒性。”公众对农药有太多的误解,许多癌症是食品中的天然毒素产生的,如玉米、小麦、豆类、花生中的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肿瘤、肝硬化;蘑菇中的肼类毒素会导致肝癌、肺癌和胃癌,而农药并非是引起癌症的主要因素。
“没有农药,粮食安全无从谈起”,宋宝安表示,已知危害农作物的病、虫、草、鼠有2300多种,这些农作物病虫草害严重危害农业生产,每年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如果没有农药作为武器,人类会在与害虫争抢粮食的战役中大败。如果不使用农药,将会使粮食供应更趋紧张。”
除了农作物病虫害,卫生害虫也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如蟑螂、虐蚊等,假如没有农药会引起‘天下大乱’。能保障人类健康的,不仅仅是医药,从源头或者传播媒介上消除‘病源’,才是保证人们免于病患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农药则一直扮演着这样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高毒高风险农药相继被禁限用,我国农业生产上使用的高毒农药比例仅为2,不仅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还相继创制出一批高效、安全、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品种、新制剂;同时,农业农村部从2015年起在全国全面推进实施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绿色防控,取得显著成效。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农药的生产、管理、应用等各方面的监管更加严苛,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更有保障。
科学应用农药就能趋利避害
f农药既是为人们守护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帮手,亦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风险因子,如何才能趋利避害,将风险降到最低,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就成为了关键。对待农药,宋宝安总结了十六字箴言:“正确认识,严格管理,规范使用,科学发展。”首先,新《农药管理条例》使农药的登记更为严格,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加强了农业部门的监管手段和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农药的合理使用打下了坚实的法制基础。其次,宋宝安建议大力推广绿色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