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上《钓鱼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余新镇中心小学沈萍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捕捞、鱼钩、鱼饵、剧烈、小心翼翼、操纵、告诫、实践”等词语。2、朗读与默读课文,抓住“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教学重点:抓住“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教学难点:
作者是如何把心情写具体、写生动的,体会表达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钓过鱼吗?34年前,在一个月光如水的晚上,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父亲一起去钓鱼,34年后,他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跟老师一起写“钓”,强调里面是“点”,与“钩”区分。
理解“启示”的意思。(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钓鱼这件事能让我们领悟到一个怎样的道理。二、初读感知,明确“启示”(一)出示自学要求: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用课题扩充的方法进行概括。(二)检查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捕捞诱惑抉择实践操纵皎洁乞求沮丧挣扎告诫小心翼翼不容争辩依依不舍自由读指名读,正音齐读2、生字新词都念准了,课文内容清楚了吗?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课文写了“我”和父亲去钓鱼,钓到了一条大鲈鱼,但是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我把鲈鱼放回了湖里,并从中获得启示)师小结:你概括得相当好,其实将课题具体化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啊!(三)理解“启示”课文通过钓鱼这件事,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出示: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1、指名读齐读2、学生质疑。预设: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是”什么意思?“非”呢?(正确的、对的;错误的、不对的)再读读课文,
1
f根据课文内容说说就钓鱼这件事什么是“是”?什么是“非”?(板书:是非)
3、交流后得出结论: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放
了就是正确的。
三、梳理“我”的心情变化
1、判断是非对错如此简单,可为什么实践起来却很难呢?(板书:难)“我”是
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后才获得如此宝贵的启示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1
9自然段,找出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