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一、教材分析
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岳麓版)
本课内容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主要活动与成就,时间范围从1949年至今,涉及到的重大外交事件及相关政策达20多件,内容极其丰富,教学难度也较大。本课内容共分五目,可整合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初期困境抉择定方向,介绍建国初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第二部分:20世纪70年代打破坚冰获转机,讲述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与时俱进谋新篇,讲述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国际上的贡献。
二、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对新中国的外交有一定的认识,甚至知道不少的外交故事,对一些重大问题还时有争论。但他们对外交活动的背景、目的、意义却不太清楚,或者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中要作深入的分析。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片,让概念化的事和人变得生动形象,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对外交活动、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对外交流等史实;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新时期多边外交的原因、影响及意义;2.过程与方法:1)利用文字材料和图片等史料,逐步让学生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2)通过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使学生感受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外交,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2)通过学习,认识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
f四、教学环境√□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境□移动学习√□其他□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1课前组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视频编辑器、图片编辑器对所收集素材进行编辑整理;2多媒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直观形象的再现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图片用于导入和课中,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引导学生课后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六、教学流程设计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