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进展
摘要:结合当前国内外地下水修复研究现状,本文对地下水水环境的化学污染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地下水污染修复的三种典型技术进行概要介绍,分别论述各种修复技术的修复机理、修复对象及其技术特点为开展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最后展望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地下水;水环境;污染机制;修复原理中图分类号:(0000)00000000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6726510
Adva
cesi
grou
dwaterremediatio
AbstractWiththecurre
tgrou
dwaterremediatio
researchthechemicalpollutio
ofgrou
dwaterwatersystemwerea
alyzedi
thispaperrestoratio
ofgrou
dwaterpollutio
forthreetypicaltech
ologyoverviewa
dvariousrepairtech
iqueswerediscussedi
therepairmecha
ismtorepairtheobjecta
ditstech
icalcharacteristicsforcarryi
gouttheimpleme
tatio
ofrestoratio
ofgrou
dwaterpollutio
toprovidethe
ecessarytheoreticalbasisKeywordsgrou
dwater;watere
viro
me
t;pollutio
mecha
isms;repairtheory
地下水是水资源重要的组成部分,维持中国70的人口饮用40的农田灌溉。土壤中的地下水一般按其饱和程度可分为包气带(不饱和状态)和饱和带(饱和状态)两部分。饱和带中的地下水又可分为蓄水层和弱含水层两个层带,蓄水层一般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并可输送传递大量地下水,而弱含水层通常分布在蓄水层的上下边缘,其水体动力学特性与蓄水层刚好相反。蓄水层包括承压水层和非承压水层。非承压水层将包气带和饱和带分开,受地面水文和气象因素的影响比较大,频繁参与水体循环,同时也容易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容易受到污染。而承压水层由于受到隔水层或弱含水层的隔离与限制,与地表水体的联系相对较弱,因此承压含水层在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受到污染,但一旦受到污染以后,对其进行修复的难度也比较大。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然而由于污染严重许多地区地下水水质严重恶化已不能被工业和生活使用这使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对受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变得越来越重要其修复技术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地下水存在于土壤空隙和地下岩石裂隙中地质条件复杂污染物通常溶解于水中或吸附于土壤和岩石表面构成了水质岩复杂的环境系统增加了修复难度因此探索有效的修复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1地下水水环境污染机制
11地下水水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从广义上讲,地下水中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人类生产生活乃至生态系统生存发展的需要,即可视其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