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中医康复临床路径
一、中风病中医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1、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为:BNG080;ICD10编码为I61、I63:);2、患者同意接受治疗。(二)诊断依据。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康复重点专科中风病诊疗方案相关诊断依据拟订(见附件)。1病史:突然发病,迅速进展的脑部受损的征象,如意识障碍、局灶体征;2主要症状: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等;3辅助检查:头部影像学(CTMRI)检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依据。治疗方案根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康复重点专科中风病诊疗方案拟订(见附件)。1诊断明确;2生命体征平稳;3征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四)标准住院日为≤30天。
f(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TCD编码为:BNG080;
ICD10编码为:I61、I63);2、康复科住院患者,病情稳定;3、除外急性期重度昏迷、严重脑疝或并发心肌梗塞或合并严重
肝肾功能障碍、重症感染、严重的糖尿病等患者;4、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患者;5、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
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6、患者同意接受治疗。
(六)必须的检查与评定的项目1、入院12天必须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颅脑CT或MRI(3)血液流变学(4)心肝肾功能、血电解质;(5)心电图(6)其他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2、康复评定项目(1)急性期康复评定项目①精神意识状态评定②认知功能评定
f③吞咽功能评定④肌力与肌张力评定(2)非急性期康复评定项目(除急性期评定项目外)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②运动功能评定③步态分析④平衡功能评定⑤语言言语功能评定⑥疼痛评定⑦痉挛评定⑦家居环境评定(七)中医康复分期治疗。1、急性期: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即可介入康复治疗。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被动运动、早期床上活动等等康复训练。避免患侧肢体输液。在心电监护下进行针刺、指针、鼻饲中药等治疗。预防因制动造成的不良生理效应。2、软瘫期:此期相当于Bru
strom偏瘫功能分级的Ⅰ~Ⅱ级。进行床上的主动性活动训练。传统康复治疗首选巨刺法、叩击法或拍法提高患者患侧肌张力。3、痉挛期此期相当于Bru
strom偏瘫功能评价的Ⅲ~Ⅳ阶段。针刺以“拮抗肌取穴”为基本原则。传统手法治疗不同的肌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