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配合国家发改委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同时,在其他主要的几项
f重点工作当中,由于绩效考核牵涉到很多人关注的工资问题、收入分配公平问题,所以将全面推进绩效工资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同时加快了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步伐。据前述知情人士介绍,人社部下一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总体考虑是,在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完善一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办法,规范绩效工资的分配,形成有效的分配激励机制。较为具体的激励政策措施是,对事业单位主要领导,通过完善考核制度来确定其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和收入水平;对高层次人才,除了继续实行政府特殊津贴制度之外,将采取一次性奖励以及实行协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分配办法;而对普通专业技术人员,将明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规程,研究建立职业资格制度。前述知情人士还表示,在制定政策激励在职人员的同时,新政还将统筹考虑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使这部分人也能共享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成果。标准难定人社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自2009年人社部在义务教育学校推行绩效工资开始,粗略些算,至少有1200万名教师执行了绩效工资制度,医疗卫生系统也已经进行了300多万人,这样核算下来,中国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的人数应该已经过半。业内人士对本报表示,从官方统计的覆盖人数看起来,绩效工资改革确实取得了进展,但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来自教育部门的专家说,从义务教育学校推行绩效工资开始,如何合理制定校内教师考核和绩效工资实施细则就成为教育部门颇感为难的问题。学校方面不仅对教师的育人效果、师德评价标准无法量化,对教师在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班级的工作量也难有合理的量化标准。而国家在基层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对地方财政也颇多压力。有媒体报道称,湖南邵东县在职教师的绩效工资里,县财政负担比重高达80,邵东县并不是特例。据本报了解,在四川、山西、辽宁等地区,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比例,基本没超过当地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30,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地方财政为教师“筹钱”的压力更大。绩效工资实施在医疗卫生系统也遇到一些问题。来自山西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副院长这样分析,在医院实施绩效工资考核,对医医生的医疗质量、服务质量、病人满意度、部门效益等因素很难量化。再加之,对医生的许多评价指标都需要参考患者的评价,因此制定合理的制度措施很难。对于人社部今年在事业单位中实施绩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