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苗族银饰amp土家族织锦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凤凰苗族银饰凤凰苗族银饰手工技艺,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传统工艺,主要用于苗族妇女的审美装饰,品种多样,色彩鲜艳,装饰系统全面,成为配合系列,体现其整体效应和整体装饰之美。苗族银饰还是一种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的风情风俗习惯的展示。从整个苗族银饰装饰表现方式来看,可分为头
饰、面饰、颈饰、肩饰、胸饰、腰饰、臂饰、脚饰、手饰等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的饰品件都有一、二乃至多件以上组合,形成一个完整凝聚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每一项组合都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把格调、韵味、情趣、审美意识融为一体,表现了高度的外观美和形式美。头饰部位的装饰品有银凤冠、银花帽、银簪花、银发髻、梳山、空心花罩等多种装饰品。银凤冠和银花帽是头饰中的主要饰品,也是整套银饰系列之首,有龙头凤尾之美称。银凤冠和银花帽的制作复杂,使用的小件饰品少则达150余件,多则达200余件,工艺流程长,它是苗族银饰中的精品,价值高昂珍贵。颈饰部位的银饰品主要是银项链,又叫银项圈。银项圈的式样有轮圈、扁圈、盘圈、根圈几种。以轮圈、扁圈为最常见之饰品,制作一根银轮圈,需要花纯银一斤二两。银饰肩饰和胸饰部位主要有银披肩、银牌、银链、银铃、银
f小件饰品如牙扦、银大刀、银剑、银钩、银弓、银针筒等。银饰在手、脚、腰饰部位,银饰品主要有银手钏、银手镯、银戒子、银钻花腰链、脚环等。佩戴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而定。苗族银饰花色品种多样,大小饰件齐全,精
致美观,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族织锦湘西
土家织锦民间俗称“打花”,主要有土花铺盖土家语西兰卡普和花带两大品种。湘西土家织锦中西兰卡普最具代表性
和典型性。她使用古老的腰式斜织机,采用“通经断纬”的挖花技术,具有汉唐“经锦”的遗风,有“数纱花”“对斜”平纹素色系列和“上下斜”斜纹彩色系列两大流派。其技术之精湛,艺术之完美,原理之科学实属罕见。土家花带是土家织锦中普及面更广的一个小品种,它采用“通经通纬”起“经花”的手法织成,几乎不需要专用工具,完全在织造者的双膝间完成,是织造工艺中最古老的方式之一,有织造“活化石”之称。土家织锦以图纹命名,但又常常“名存形异”。传统的西兰卡普有360余种,其中斜纹彩色织锦200余种,平纹素色织锦150余种,土家花带50余种,图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