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gjgwyorg)
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科目的大作文中,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很多申论教材中都告诉考生,由于阅卷量大以及字数多,把握住申论的结构以及开头结尾用语的出彩及点中重点成为得到申论高分的关键。因此,众多考生在练习时都偏重在这一点,而引用诗词、名言成了考生文字出彩的秘籍。《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编写组专家发现,近年来,很多考生在申论写作中喜欢引用名言警句或用于开头破题,或用于过渡承论,或用于结尾升华,形式多样、语言新颖,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写作效果。但相当一部分考生缺乏相应的文学积累,却也想学习这种写法,结果只能东施效颦。说是秘籍,当然是有它的作用,但也却只适用于一部分人,并且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
一、引用内容与写作中心不符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名句是为了给自己的申论增添光彩,但有的考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缺乏相应积累,临考之时死记硬背一些名言警句仓促上阵,若引用内容与写作的中心不符或引用错误,往往出现疏漏,贻笑大方。如有一篇申论文章,题目要求评论“利己主义”,考生在文章中写道:“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俯仰,视风向转移,即便自视高明,也终究只是‘俗士不可医’”。相信有些考生对于文中的“俗士不可医”一句感到十分陌生,但如果你听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两句诗你就会想起来,这出自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一诗,苏东坡虽以宋词著称于世,但这首却是他宋诗的代表作。在原文中苏轼写的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考生的文学积累如果不足,在使用诗句时就要特别注意,考官的阅卷时间很短,在短短的阅读时间里考官的目光很可能会被加了引号的诗句吸引,若是为此引起反效果,申论的起评分自然也不会高了,因小失大,何苦来哉啊。
二、引用张冠李戴,不分感情色彩虽然考生从小到大都背了不少古诗,但很多人诗句或句言的作者仍会搞不清楚,此时不要硬写你可能觉得对的,小心张冠李戴,损失不少印象分。同时,在不少古诗名言中,感情色彩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注意在选择的时候要分清楚,免得造成使用不当的效果。
三、较新歌词或网络用语最好不用歌词和网络用语在年轻人中较盛行,有些人因此喜欢在文章中使用,觉得一来可使文章
更多信息请登录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