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教育写作范文与素材
范文目录1《从“一滴水”到“常流水”》2《师爱的智慧》3《甩开莫名的“威信”,努力贴近学生》4《走向和谐奋进的前曲理解学生》5《用宽容之心对待学生(保护学生的尊严)》6《如何“因材施教”》7《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8《营造温情氛围呵护学生自尊》9《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10《教师的使命》11《让学生“学会学习”》12《创新能力》13《良好师生关系》14《浅议何谓“严中有爱,爱中要严》15《让学生“学会学习”》16《创新能力》17《良好师生关系》18《教师如何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19《教师应和学生一起成长》20《德育教育工作之我见》21《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22《教态写在脸上的师德
1
f《从“一滴水”到“常流水”》以往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杯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它之所以流行,在那个时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就目前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速度而言,“一滴水”和“一桶水”的关系已经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需要我们以运动的观点去认真的对待!首先,这滴“水”应该是学生所需要、所渴求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说的任何事都是对的,教师就是权威,是整个课堂的主宰者。所谓的“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就如同一个装满知识的容器,对学生说道:“过来!把我有的给你倒上!”于是,今年给这批学生向脑子里倒,明年再给另外一批学生往脑子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前面讲的可谓是声情并茂,热火朝天,但一看学生却是无精打采或强颜欢笑,为什么!困为这滴水不是学生所想要的,虽然你给学生倒了好几杯,但却没有学生所想的那一滴。于是,教师越教,学生就越不会学,越不爱学。长此以往学生的主体性没有了,独立品格也没有了,拥有的只是教师所给的那几滴水。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我要”,而不是教师的“给你”。其次,教师所拥有的不应仅仅是"一桶水",而应是"常流水"。正所谓"学高为师,师正为范"。唯有"学高"才能有资格做老师,"学高"指的是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量,能正确的指导学生如何主动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即教师自己先得有"水"。当然这"水"不一定非得比学生多,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大量涌现,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知识总量呈几何倍数增长,学生在某一方面所具有的知识也许远远的大于教师所有的知识量,尤其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如此.在此种情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