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性格内向、不敢当众提问的学生,教师则可到他们的身边去征求问题,去倾听。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从而才能促使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哪怕是十分的幼稚和肤浅,只要没有原则上的错误都应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发掘其中可取的因素,防止从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这样时间长了,就不会有不敢提问的学生了。
2、形成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
“敢问”意识并不只是对教师问,同学之间的“敢问”亦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都表明,良好的生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只有在和谐友好的生生关系中,学生,不管是优等生,还是中等生,特别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敢于在课堂中提问和发言。教师可以为学生合理安排实验小组和讨论小组,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使他们之间产生一种互补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实验和讨论中进行合理的分工,有组长,有记录员,有实验员,又有材料员,各个工作岗位轮流担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自己小组中不可缺
f少的一份子。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合作。使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认识到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尊重他人的思想情感。只有在这人人相互尊重,和谐友好的氛围中,学生才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多问”,探究的灵魂
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说学生“敢问”了,就培养出来了,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在不断提问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来。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手段,每时每刻培养学生的“多问”意识,才能开启知识的大门。
1、联系教材,调动兴趣
很多学生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并不能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原动力。有一次,我在教学《沉与浮》时,我为了创设情境,准备了一个玻璃水槽,放入水,准备了木块、铁块、塑料块、泡沫、橡皮泥、小铁船等物品。叫学生先猜测一下,哪些可能会浮?哪些可能会沉?学生在自己猜测的基础上再去实验,当碰到和自己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有了问题?“为什么铁块沉了?”、“为什么木块浮了?”、“沉和浮会跟什么原因有关呢?”……
f因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吸引学生去积极思考、作答。
2、走向自然,开阔眼界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教材这一媒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