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加减乌梅丸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200例确诊UC的患者给予口服加减乌梅丸并观察疗效。结果200例UC治愈171例,显效8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92%。结论口服加减乌梅丸治疗UC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低。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药;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指一种原因不完全明了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性疾病。常常累及全结肠,主要限于结肠黏膜,且以溃疡为主。在临床中溃疡多在乙状结肠、直肠为多见,其次在盲肠、升结肠。几乎不侵及肠肌层和浆膜。长期不愈,结肠黏膜或伴有有假性息肉,但极少恶变。慢性持续者黏膜弹性降低,绉襞减少,板硬光滑,血管粗状紊乱。本病急、慢、轻、重悬殊。笔者从80年代初以来至今十多年的门诊治疗观察,对比组采用常规治疗,不良反应显、疗程长,复发率高,且很多患者不接受常规治疗。口服加减乌梅丸治疗UC取得了明显疗效,现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
200例UC中男性169例,占总数的84.5%;女性31例,占15.5%。男性169例中,20~40岁138例,占81.7%;40~55岁31例,占18.5%。女性31例中20~40岁21例,占67.7%,40~55岁10例,占32.3%。本组均为门诊病例,均经乙状结肠镜,电子结肠镜检查,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经活检27例,占总数13.5%。本组症状明显168例,占84%;相对轻32例,占16%。肠外症状关节疼74例,占37%;轻度、中度贫血38例,占19%,皮肤黏膜损伤3例,占1.5%;并发结肠黏膜炎性息肉36例,占18%;肛周脓肿13例,占6.5%;结肠狭窄3例,占1.5%。
2治疗方法
采用以《伤寒论》乌梅丸为基础方加减,丸改成煎汤服用,减细辛、桂枝,且用量更变,乌梅6g,干姜3g,附子炮3g,黄连20g,黄柏30g,当归6g,蜀
f椒3g,党参10g,地榆炒30g,白及3g,白芍30g,甘草3g,丹参15g,艾叶6g。水煎服,2日1剂,每日3次,每次100~
200mL,温服,10d为1疗程,一般1个疗程,很少服用2个疗程,阴虚火旺者,方中热性药酌减,至于于高血压、糖尿病、妊娠、哺乳期均无实验病例,慎用,有待探讨。
3疗效观察
本组200例,治愈171例,85.5%;显效8例,占4%;有效5例,占2.5%,总有效92%,无效16例,占8%。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辅检正常,2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远期效果差。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反复发作。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辅助检查无明显改变。
4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