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局的重要因素。
全球治理体系发生重大转变。冷战结束后,西方力量占据主导地位,全球治理体系形成“美国主导、美欧共治”的局面。随着形势的发展演变,全球治理体系也在悄然发生调整和转变。其原因:一方面,国际社会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当今世界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其国家主权意识、民族意识都在不断强化,国际关系民主化观念也已形成共识。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所说的“全球公民社会”正在形成一股力量,在这股力量的制约之下,原先单纯依靠霸权、强制力实现国家
f目标的方式已经不再像历史上那样有效了。另一方面,新兴大国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不断增强。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比重就发生着微妙变化,新兴大国的投票权不同程度的上升,而西方大国的投票权比重则明显呈下降趋势。长期以来,西方七国集团作为世界最发达的七个经济体,其影响力、话语权是难以替代的。但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这一局面不复存在。新兴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亚太地缘战略棋局发生深刻改变。近代地缘政治学说发源于西方,主要强调地理因素对政治的影响。近代西方的地缘战略理论中,比较有名的包括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理论”和斯派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在上述理论的影响下,世界大国一直对欧亚大陆格外重视。长期以来,亚洲的战略棋盘、棋手相对简单。冷战期间及冷战结束后主要是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竞争与交流合作。随着亚太重要性的日益增强,在亚太大棋盘上,有更多国家、更多国家组织、更多力量参与进来,使亚太地区形势变得比以前更加复杂。从目前情况看,在亚太地区的博弈与竞争中,几个大国包括域外大国和国家组织都希望在该地区掌握主导权、扩大影响力;而亚太地区内的国家,无论国家大小,其纷争的重点则主要集中在岛屿、海域主权、安全及能源资源等方面。近代以来,由于各国国家民族观念的增强,国家利益边界的界定极易受到民族主义情绪的影响。特别对于领土主权问题,即便是小国,也不会做出任何妥协和让步。亚洲各国领土海洋争端矛盾极为突出,域外大国的介入,恰好是利用了这一点。当大
f国权力斗争、国家间领土主权争端、民族主义高涨、参与主体多元等诸多因素混杂在一起的时候,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大国博弈模式呈现新的特征。大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种综合国力的竞争。20年前,约瑟夫奈就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美国今天之所以能“一超独霸”,经济和军事实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