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概况
清水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最南端。地理坐标为北纬39°35’~40°35’,东经111°21’~112°07’。东南以古长城为界,与山西省朔州市、偏关县接壤。西与准格尔隔黄河相望,北面为我市的和林县、托克托县。109、209两条国道从县城内穿越而过、准大电气化铁路横贯西北。全县总面积2822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136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95万人,居住着汉、蒙、回、满等12个民族。【行政区划】辖2镇9乡,喇嘛湾镇、城关镇、小庙子乡、窑沟乡、王桂窑乡、北堡乡、暖泉乡、单台子乡、杨家窑乡、五良台乡、韭菜庄乡,下属102个行政村,780个自然村。【历史沿革】民国元年(公园912年)正式建县,民国三年(公元1928年)属绥远政府,1937年10月清水河县划清平联合县,属晋绥边区,1938年沦陷属伪巴颜塔拉盟,1940年3月划又归清平联合县,属雁北地委,同年8月属绥南专署,1945年2月属塞北分区的绥南专署,当时县境除一部分为根据地外,其余在部分为游击区,敌占区,同年8月光复,1949年6月清水河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清水河县人民政府,属绥远省萨拉齐县专署管辖。1954年归乌兰察布盟管辖。1995年底划归呼和浩特市。【地貌】清水河县地处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接地
1
f带,地质构造属山西台背斜与内蒙古地轴相接之过渡带。岩石平缓,黄土覆盖较厚,地势由东南向西渐次低下,平均海拔高度13736米;境内以山地最多,滩川地甚少,整个地形是山、川、沟相间,山峦起伏,大体分为低缓丘陵区、低山丘陵区、五陵沟壑区、土石山区和冲积平原五大类型。主要山脉有盘山、玉屏山、金盖山、银矿山、火石山、青龙洞山、馒头山、芦草山、紫金山。【气候】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由于地形复杂,境内地区气候变化差异明显。主要特点为冬长夏短,寒冷干燥,风多雨少。光能资源光能十分丰富,年辐射总量为13675千卡
厘米,生理辐射量为6701千卡厘米,年日照时数为289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6。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以4~9月最强,而绝大部分农作物、牧草及其它植物生育期也正是4~9月份,此时的太阳总辐射量为8712千卡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64,日照时数为15832小时,占全年日照时数的55,6~9月光照时间总和1043小时,平均每天净照时间9小时,这对县境内植物生长极为有利。光能生产潜力是很大的,理论上光能利用的极限是5,而现在产量仅仅是50公斤左右,光能利用率不足015,如果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