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f二、新三板做市商制度的现存问题自2014年新三板正式推出做市转让以来,市场整体交投活跃度明显提升,做市转让也成为新三板的主流交易方式。但与此同时,市场上一些“做市乱象”也时有发生。从国泰君安证券砸盘事件到英大证券做市“乌龙指”,从开源证券自营账号和做市账号未隔离到做市业务人员频繁的“老鼠仓”,从做市商可以一个月内增加100多家做市企业到有14家做市商的企业一天没有一笔交易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新三板做市商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急需完善。(一)做市资格被垄断,导致市场低效截止到2016年3月31日,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数量有6349家,做市企业达1418家,但做市商数量只有91家。做市资格的稀缺让做市商低价拿票已成为特权;做市商不仅可以通过公开透明的做法,在定增过程中通过二次发行中低价拿票,同时也靠财务顾问费变相低价拿票。“明明可以靠股权投资就可以赚钱,为什么要靠做市差价呢?”的心理使得做市商和国外成熟市场的将做市差价赚钱和量化交易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径向背离,这也是“14家做市商做市的股票一天没有一笔交易”的现象的症结所在。(二)操作和系统风险管理不足操作和系统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交易员操作错误或者交易软件、IT系统出现错误而引发的交易风险,对做市商而言,
f操作风险和交易软件风险比市场风险更危险。比如,15年3月20日天风证券,交易员做市股票红豆杉买入下单68元股下错为68元股,并交易1000股。2015年11月27日,英大证券在为明利股份提供做市服务时,因为交易员错误下单,导致股价偏离514,更让三板做市指数盘中突然跳高100点,是去年最严重的偏离。一系列乌龙指事件的出现,充分暴露出做市商内部风险控制的漏洞。(三)做市专业人才匮乏由于我国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起步比较晚,国内做市商在人才储备上也严重匮乏。目前做市商的人员构成不尽相同,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做市商也缺乏完善的从业人员培训机制,从业者多是自营转来做市,或推荐业务转来做市。事实上做市商报价需要极高的专业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把握:报价价差过高会降低的交易活跃度,抑制交易量;报价差价过低将会影响做市商自身的收益。一个合格的做市人才是需要既懂一级市场又懂二级市场,既熟悉股转公司的各种规则并灵活运用,又要懂得运用各种金融数学方法来提高估值的准确率和成交的效率,提升做市商的盈利空间。但目前做市商储备的专业性人才匮乏,证券交易经验不足,将使得做市商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