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调节、一些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研制神经保护药的重要生物靶标。
三、突触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通过突触进行。根据突触传递的方式及结构特点,突触可分为电突触、化学性突触和混合性突触。在哺乳动物脑内,除小部分脑区存在一些电突触外,几乎所有的突触都是化学性突触,是CNS中最重要的信息传递结构。
突触由突触前组分、突触后组分和突触间隙等基本结构组成。神经递质把信息从突触前神经元传递到突触后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峰电位沿细胞膜传播到突触前膜,引起膜去极化,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开放,胞外钙离子内流,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钙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了依赖钙调素的蛋白磷酸激酶B,导致一些底物蛋白的磷酸化。突触前膜内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静息时通过突触素Ⅰ固定在神经元末梢的骨架微管或长丝上,囊泡膜上的突触蛋白Ⅰ被蛋白磷酸激酶B磷酸化后,通过一些突触蛋白的作用,使囊泡从固定点脱落并移动到突触前膜的活动区。神经冲动传递到突触前膜通常只能使锚定在突触前膜的囊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到突触间隙,经胞裂外排,囊泡内含物以量子形式释放。神经递质经弥散而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完成突触间的信息传递。
突触传递的过程主要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和贮存、突触前膜去极化和胞外钙内流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生物学效应、释放后的递质消除及囊泡的再循环。神经递质的释放受到突触前膜受体的反馈调控,通过改变进入末梢的钙离子量或改变末梢对钙离子的敏感性等均能调节递质的释放。
一方面被释放的神经递质需要迅速消除终止其作用,以保证突触地传递效率;另一方面又需回收突触囊泡蛋白,通过神经末梢细胞膜的内吞合成新的囊泡,形成囊泡的再循环,准备新一轮递质的合成、贮存和释放。突触艰辛地震的消除主要是通过突触前膜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摄取活酶解作用而实现的。
f第二节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
e,ACh)
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