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生在环保方面的行为规范。
1通过触摸大树、倾听自然的声音等游戏,运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讲述对自然的感受。2列举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自然的生活用品。3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描绘练习本、铅笔或橡皮的“旅程”(原料采集生产与包装流通与销售使用废弃与再处理引起的环境变化,等等)。4调查不同家庭的用水情况,统计和比较用水量的差异。5环保知识竞赛或废物再利用比赛。6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评价自己对环境的行为习惯,提出改进设想。
小学46年级: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内容标准(12课时)教学内容1调查和了解社区和地方环境的基本特点。2知道本地区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能初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3了解社区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与人们生活的联系。4知道什么样的环境是好的环境,以及建设良好环境的途径和方法。教学活动建议1观察学校周边的环境,绘制社区平面图。2通过手工制作、广告设计或编小报等方式展现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3围绕社区主要环境问题,以小组形式讨论其原因、后果、解决办法。4观看照片或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本地区年来环境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讨论二者的联系。5分组设计一份学校环境建设规划或社区环境建设规划。6收集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讨论垃圾分类的好处及具体做法。7通过表演、漫画、制作标语等方式向周围人宣传对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
四:课程实施:㈠把环境教育课程和学科课程实施相结合。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们立足课堂,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环境科学知识教育,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我校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周一节的晨会课,对学生进行环保的主题教育;各学科教师利用学科教材中的有关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的渗透教育,既做到“润物细无声”,又针对各科的知识和特点,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1、把握渗透课程⑴语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安排学生搜集有关环境问题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就某一环境问题进行演讲或辩论,编写故事,写建议书、倡议书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树立环境意识,并在生活中成为保护环境的实践者和倡导
f者。⑵数学学科在小学数学中,环境教育可以结合具体数学知识进行渗透。在课内可进行数据分析、统计、计算、绘制图表,进行讨论、游戏等形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使学生自己发现一个惊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