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致敏物质管理制度
1目的对食品设计及生产加工全过程的致敏物质严格控制和管理,以最大限度的减
少或消除致敏物质交叉污染。2适用范围
适用本公司对致敏物质控制和管理。规定了用于生产的所有原辅料包装材料加工助剂等过敏原的控制过程,适用于产品设计及原材料采购、储运及生产全过程。3职责
31HACCP小组负责致敏物质的评估。32供应中心负责原辅料包装材料加工助剂等采购运输时致敏物质的控制。33生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致敏物质的控制。34仓储部负责原材料及成品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致敏物质的控制。35质量保证部负责建立公司原辅料含致敏物质清单,并及时更新清单,保证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过敏原信息。41通过搜集中国、欧盟、美国、加拿大、CAC、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香港致敏物质,共有以下16种过敏原:1)含有麸质的谷物及其制品(如小麦、黑麦、大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或它们的杂交品系);2)甲壳纲类动物及其制品(如虾、龙虾、蟹等);3)鱼类及其制品;4)蛋类及其制品;5)花生及其制品;6)大豆及其制品;7)乳及乳制品(包括乳糖);8)坚果及其果仁类制品。9)芹菜及其制品10)二氧化硫及硫酸盐含量在10ppm以上
第1页共5页
f11)羽扇豆及其制品12)软体动物及其制品13)芝麻及其制品14)猪肉及其制品15)桃子及其制品16)西红柿及其制品42致敏物质评估
根据上述致敏物质分类标准,公司HACCP小组对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及成品、加工助剂、接触材料及任何新产品开发引入的新成分进行致敏物质评估(附件1),确定本公司致敏物质清单(附件2)。43产品研发设计致敏物质评估本公司的过敏原管理从产品概念设计、研究开发、产品定型、新原料分析、新标签设计开始。并遵循以下原则:431除非增加的过敏原成分能使新产品在味道和功能上有明显的不同,否则不使用。432调查产品设计中所涉及到的物料的供应商,了解他们原料中过敏原成分的功效和必要性。433分析新产品生产时,生产设施中是否存在过敏原成分。434建立新产品过敏原评估分析,并在订购原料之前实施评审。435尽量避免使用含有低含量致敏成分的原料,如果这些原料在成品中没有或只有极少的功效。
44加工流程致敏物质污染途径评估441原材料接收
原材料为外部公司购入,其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存在致敏物质交叉污染的可能,需采取控制措施,见451项下。442原材料贮存
本公司食品车间生产阿胶制备品,原料为阿胶原料里含有豆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