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是那一句(或一段)?并想一想现实中有没有例子可以说明作者的观点。结合教师所给例子阐述你对善良的看法。由学生自己讲述,然后教师做小结并举例。(重点环节)6、总结:刘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为之。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本性善良的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肯定会受到各种不良事物的影响,让我们变得复杂,变得有点“邪恶”起来,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培养善良的思想来纠正我们的行为,改掉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成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有爱心、能关心他人的人。让我们在《善良的人》的歌声中结束我们这节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7、练习8、作业:介绍一个关于善与恶的故事,并就故事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人生的境界》教学设计(两课时)授课时间:2006年9月8日和9月11日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鉴赏本文深入浅出、平易流畅的表达艺术;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人生四种境界的内涵;2、品味文中含义丰富多彩的语句。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在我们每一册的语文教材当中都会珍藏着几幅有价值的图片。今天我们要认识的这一位人物是冯友兰。(看教材首页的冯友兰照。)下面请听我来读一段当年有幸亲耳聆听冯友兰先生说课的学生郑敏的一段回忆:一位留有长髯的长者,穿着灰蓝色的长袍,走在昆明西南联大校舍的土径上,两侧都是一排排铁皮为顶、有窗无玻璃的平房,时间约在1942年。这就是二战时期闻名世界的中国的最高学府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那位长者正在走向路边的一间教室;我和我的一位同窗远远跟在我们的老师、哲学家冯友兰教授的后面,也朝着那间教室走去在那里“人生哲学”将展开它层层的境界。正在这时,从垂直的另一条小径走来一位身材高高的,戴着副墨镜,将风衣搭在肩上,穿着西裤衬衫的学者。只听那位学者问道:“芝生,到什么境界了?”回答说:“到了天地境界了。”于是两位教授大笑,擦身而过,各自去上课了。那位戴墨镜的教授是当时刚从美国回来不久的金岳霖教授,先生因患目疾,常戴墨镜。这两位教授是世界哲学智慧天空中的两颗灿烂的星星,在国内外都深受哲学界的景仰。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