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部位(如木料堆场、危险品仓库),安放一定数量的灭火器,位置在明显易取的地方,由安全员检查落实到位。
10
f第四章施工技术方案
一施工测量
(一)测量方法该工程施工,工程定位放线采用经纬仪进行;楼层轴线的引入采用经纬仪。
水平度控制采用水准仪,对楼板面标高进行准确水平控制,确保施工质量。施工施测严格按照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要求进行,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测量精度。
(1)测量的组织与准备本工程由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5人组成测量小组,负责本工程的测量放线工作。所有的测量仪器均应经过校验,方可投入使用。
(2)平面控制1)控制点的选取桩基施工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2)控制点的定位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一个红线桩和一条红线边为准,用直角坐标法。测设平面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精度要求,即为平面控制标桩。并据此测量出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测定后,在已有建筑物墙上或地面,应用红三角标记和注明轴线号;地面上的控制点用混凝土浇筑成300mm×300mm×1000mm桩,顶面复以200mm×200mm×4mm钢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并砌筑窨井形式加以保护。(二)沉降观测建筑物建成后会引起基础及其四周的地层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在一定范围内是正常的,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不仅会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生命。为了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对其进行变形观测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在实际
11
f工作中,我公司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T8897,对于建筑物的有效监测,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沉降规律。
根据荷载的变动,可将观测周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开始施工到满负荷载。此阶段的观测周期视施工进度而定,一般约为10d至一个月左右。第二阶段:从满荷载至沉降速度变化趋向稳定。此阶段观测周期,在施工过程中每完成一层主体,作一次沉降观测,不得超过三个月复测一次。第三阶段:自沉降速度稳定到基本停止沉降001mmd,其观测周期:开始为半年或一年一次,以后可2~3年一次。为了保证观测精确度,按规定埋设永久性观测点,采取“三固定措施”,即仪器固定、主要观测人员固定、观测的线路固定。竣工后,并认真分析汇总沉降观测结果做好记录,交工时并入竣工资料交建设单位存档。
二土建工程
(一)土方工程1、施工步骤(1)根据基础施工图,结合基坑工作面及机械挖土要求,绘制基坑开挖平
面布置图。根据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