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土地等别的因素主要是稳定的自然、社会、经济指标,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因素法和标准样地法,通过建立三个模块,即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土地利用系数、土地经济系数,以指数的方式建立适用于全国可比的农用地质量标注。农用地级别划分侧重于反映因农用地现实的(或实际可能)的区域自然质量、利用水平和效益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农用地生产水平差异。耕地质量的评价,其采用的评价指标只要是影响耕地质量的稳定性因素和中度稳定性因素,这与农用地分等具有相近的评价因素,二者具有可融合的基础。同时,农用地分等成果仅仅是农用地质量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它通过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农用地等指数来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农用地的质量水平。可以给未来的多项更实际的主体质量评价提供基础。补划的基本农田质量评定更侧重于耕地实现生产力的评价,其评价对象是农用地中的耕地和能够改造成耕地的部分,其支撑的最终目标是国家或区域的粮食和农产品供给平衡,它是在特定的土地利用等值区内对耕地的自然质量的修正,它是以耕地的现实产量来直接反映耕地质量
14
f水平的。所以,耕地的质量评定是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评价,农用地分等与耕地的质量评价的嫁接点在耕地的生产能力上,通过运用农用地分等成果中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值,将耕地的现实产量通过产量比系数转化为耕地的单位标准粮产量。
2、补划基本农田质量的评定结果补划的基本农田的质量评定思路采用《江西省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
的思路,参照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规程》设定的评判标准和数学评价模型,以及《江西省农用地分等实施方案》选取了耕地厚度、保水保肥能力、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灌溉条件以及排水条件等为参评因素,查询涉及到的指定作物和参数,如光温生产潜力系数、产量比系数等,对待补充耕地进行了综合评价。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分等因素的实际状态值的区域分布,编制农用地分等因素图;其次,根据分等因素图及其记分规则表,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获得各分等单元、各指定作物的分等因素指标分值。
再次,将分等评价单元与指定作物分等因素作用分值图套合即可采集指定作物单元因素分值,进而计算单元指定作物因素质量分。分等单元单因素分值的确定方法,采用以点代面和面积加权法。对于已编制了因素图的分等因素,如土壤ph值、地形坡度等则通过叠加分析,对一单元内包含因素不同级别的则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确定单元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