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1日
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传统伦理道德观念淡薄,对于传统文化的践行也不足,这些问题呼唤我们关注并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在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容,能够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我们需要从教育内容、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制度和机制建设等方面来入手,寻找工作的着力点,提升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宝贵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中国I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大学生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现状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崇尚人际和合、社会和谐、天下和平的伦理文化,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我们构筑现代精神文明的基础,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被丢弃和遗忘。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为大学生带来了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外来思
f文章来源:
想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大学生身上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阻碍,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疏离传统文化的现象。一传统文化认知不足目前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认知状况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新闻周刊》对北京几所高校开展了关于“当代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不足、了解程度不高。《中国教育在线》的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