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知识结构简图】
【教材解析】(幻灯片)
15ACBDC
610DDCCC
课件1,材料的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儒家思想出现了哪些变
化?
西汉。变化: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
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近代以来直至19世纪末,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逐步动摇。简要分析其原因。
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逐步壮大。西方民主思想的传
播。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国
传统文化?
本着传承文明、更新文化的宗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拓展1、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⑴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继承,并适应了汉武帝时期
的政治需要。
⑵与先秦儒学相比,新儒学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及“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
2
f纲五常”的理论,强调神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权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新儒
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拓展2、正确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⑴“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
权有积极作用,但也形成了文化专制,钳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
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适应加强君权需要,但也起到了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
⑶“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思想,继续了儒家“仁”的思想,维护了封建
统治秩序,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发展。
⑷提出“三纲五常”,为人处世标准,“三纲”充满了封建意识,应该持批判态度。“五常”
推崇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纲”就是“天道”
儒家学说地位变化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方面的特征。
时期地位
原因
战国
当时儒家的主张虽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在战国纷争时期,无助备受冷落
于实现统一,距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
当时儒生依然遵循旧的思想主张,非议郡县制,以古非今,站
秦朝遭受压制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封建统治者服务,违背了
历史发展潮流。
汉朝
董仲舒的新儒学增添了大一统、君权神授等思想内容,适应了获得独尊
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要求。
特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如果与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