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的大学英语多维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已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本文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多维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互动的组织者;是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引导和监督者;是学生课外英语活动的辅导者和参与者。文章认为采用这种多方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多维教学模式;教师一、引言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中提出各高等学校应在充分考虑和合理继承现有教学模式优秀部分的基础上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新的教学模式应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输入性教学”造成大学英语“费时低效”和“聋哑英语”的严重后果,很难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出的更高要求。一方面,师生比例相当大,许多本科院校不得不依然采取大班授课,学生人数大概在六七十左右,而另一方面,大学英语的课时量又在不断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调动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实现大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标,仅仅依靠课堂的讲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因此,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建构适合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的最终目标,成为了本项课题研究的重点。二、理论来源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
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最早是由瑞士哲学家、
f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一理论较好地提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所包含的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更新和主动建构。建构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