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单元测试
1、1918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
仅该年的6、7月份,苏俄政府就从这些人那里没收了200万普特的面粉,这说明()
A国家支持合法的自由贸易
B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需要
C苏俄政府维护农民的利益
D粮食垄断影响民众生活
2、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
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
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
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3、1921年夏,苏俄开始取消国家对企业的供应,企业自己到市场去采购资料,其活动
严格建立在经济核算、自负盈亏、经济独立的原则之上。亏损和不盈利的企业(主要是
前几年与生产军工产品有关的)则关闭或暂时停业。这种做法()
A保障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B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
C背离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D改变了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4、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
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并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D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5、有学者认为:从斯大林时期起,历届苏联领导人不顾生产力水平,只凭人为的生产
关系变革向共产主义过渡。这种超前的“穷过渡”的社会主义模式必然难以维持长久。
材料认为斯大林模式()
A.由于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而存在弊端
B.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自然形成的
C.通过排斥资本主义以变革生产关系
D.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必然选择
6、1927年苏联的社会主义成分在工业中所占比重为86在批发商业中占95在
零售商业中占65。到1934年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在国民收入中占991在
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5在零售商品中占100。由此变
化可推知苏联()
fA继续部分实行新经济政策
B逐渐实行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C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
D社会主义工业化已经基本实现
7、1920年12月,俄共(布)中央强调,“中央不仅不想限制工人知识分子在艺
术创作领域的主动性,相反地,中央要为他们创造更为健康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