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进行赏罚、制定政策、
严肃法纪必须以人的自利本性为依据,要因循它,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荀韩二人对人性的阐释都是着眼于为他们的治国理念寻找最有力的人性论支持。荀子在性恶论的基础
上形成了“礼治”的治国体系,而韩非子则在性私论基础上找到了“法治”的治国之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人性“好利”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荀韩均坚持人性是人“好利”的自然属性,但两人在对人性“好利”的评价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差异,
荀子做出的是价值判断,而韩非子只进行了事实描述。
B.荀子主张的“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是基于儒家道德主义的立场,将人“好利”的本性与伦理
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f教育精品学习资源
道德对立起来对人性作的价值判断。C.韩非子认为“好利恶害”是人的普遍本性,主张物欲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
问题和行动的原点。D.韩非子以一种中立的态度分析人“好利恶害”的本能需要,既不以之为恶,也不以之为善,这是以
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这种观点是人们思考问题和行动的原点”错。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
要细致。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荀子认为人性是可以改变的,主张通过“礼义”、“法度”,对人性加以改造,这是一种将人性由恶向善引导的“逆性”观点。
B.韩非子在分析人性的时候,突破了性善、性恶的分析框架,没有把“善”与“恶”纳入人性讨论的范围,因此他对人性的认识也就更加客观。
C.在人性处理方式上,荀子与韩非子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韩非子认为,人性是无法通过教化得以改变的。
D.韩非子“顺性因情”的主张,强调接受自利本性的事实存在,并让其顺着人的本性自然发展,而不是否定它、改变它。
【答案】B【解析】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对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展开具体分析的?请简要回答。(3分)【答案】文章以荀子和韩非子的人性论为写作中心,分别从价值判断和人性处理方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分)【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第三段最后“以一种自然主义的笔触对人性作事实描述,不作道德评价,既不以之为恶,
也不以之为善,表现出价值中立的立场”与第四段“基于人性的变与不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