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一个人的人事情绪,都得用醒目有趣的行动明显地表达出来,无需再有语言的解释……”郑君里:我们说过蒙太奇是从画面间的编接着手。组成电影的全部构成;从全部构成的概念着眼,去整理安排各个画面。前者通过编接创造影象;后者是通过影象构成编接。
主要电影事件及运动左翼电影运动:1931年,“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成立,除演出外加盟电影公司活动,提出电影要面向工农大众。1932年中共领导下的地下电影小组成立,夏衍为组长。翻译介绍苏联电影理论,输送文艺骨干进入电影界,在报纸上开辟电影评论专栏。推动了中国电影的成熟发展。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期。《马路天使》、《夜半歌声》、《十字街头》《新女性》、《渔光曲》等。抗战及战后的现实主义电影国统区“中制”“中电”官办电影制片厂。解放区“延安电影团”。抗战胜利后中国电影的现实主义高峰期。涌现大批体现时代精神、批判否定功能极强的作品。《万家灯火》、《丽人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乌鸦与麻雀》。1946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三四十年代中国第二代导演:沈西苓、郑君里、史东山、袁牧之、沈浮。
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的艺术成就现实主义创作追求,以艺术的真实展现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社会弊端。银幕形象丰富典型。艺术观念的自觉,电影语言的丰富。多种蒙太奇手法的运用、烘托、渲染、音乐的有机构成。连续叠化、俯仰镜头、段落长镜头等。细节与人物心理刻划。
相关连接1、软电影(软性电影)与左翼电影相对立的理论派别。主张艺术至上,反对在电影中塞进“革命、奋斗”生硬的意识形态说教。批评左翼电影重内容轻形式、阶级斗争化。以对民族、社会有利与否为标准。代表人物:刘呐鸥、黄嘉谟、穆时英等。2、孤岛电影运动37年到41年上海处于孤岛时期,在租界当局管辖下,电影业复苏,出产大量神怪武侠片、古装片、时装片。孤岛时期最优秀的电影剧作《乱世风光》。
第三节新中国电影一、建国到文革前十七年电影
f1、国营电影制片基地与私营电影业改造。1949年7月中华全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协会在北平成立。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三家国营电影制片厂:东北、北京、上海。国产影片占领国内市场。1951年3月“国营电影厂新片展览月”。1956年,北京电影学院成立。1958年,北京电影资料馆建立。2、电影与政治1951年电影《武训传》批判与文艺整风运动。文艺批评的主观武断、简单粗暴。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