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讲究画面效果,突出造型美,通过快速组接独立的画面,表现富有节奏的运动。追求纯粹的运动、纯粹的节奏、纯粹的情绪。达达主义电影:无主题、无情节,追求离奇怪诞的效果。超现实主义:受精神分析学说影响,将心理欲望搬上银幕,显示梦幻和被压抑的潜意识。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现实场景与怪诞的、象征的场面相交织,表现主观世界的扭曲、混乱。三、新浪潮派影响下的现代主义电影(一)新德国电影“奥伯豪森宣言”: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宣言。1962年2月28日,德国奥伯豪森市举办第八届西德电影短片节。来自慕尼黑的一批年轻导演起草宣言,要求与传统的商业电影决裂,创立德国新电影。二十余位导演在宣言上签名。新德国电影的两次高潮: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代表人物是克鲁格;施隆多夫、法斯宾德等。施隆多夫与《铁皮鼓》(1979)施隆多夫:德国新电影第二代导演。运用新浪潮派虚构与纪实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二战后的德国现实。《铁皮鼓》新德国电影的重要代表作。独特的视角与夸张、怪诞、变形的手法。对成人世界的拒绝,暴露德国社会众生相。被称为“冲击纳粹德国要害的政治电影”。法斯宾德的“好莱坞式德国电影”法斯宾德(19461982)新德国电影运动的主将。将好莱坞的叙事技巧与深刻的历史内容、清醒的理性批判相结合,创立“好莱坞式德国电影”。“我想拍的是这样一种德国电影,它尽管也具备好莱坞的特征,但是不象它那样虚假骗人,它们应该同时是能够对体制进行批判的电影。”代表作:“德国女性四部曲”(《马丽娅布劳恩的婚姻》、《莉莉玛莲》、《洛拉》、《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二)意大利、瑞典的现代主义电影安东尼奥尼:意大利现代主义电影大师。从新现实主义走向现代主义。打破传统叙事规则,以心理意绪或哲学观念为核心,侧重展示纷繁的意识或潜意识。“无情节电影”:事件的非逻辑组合,空镜头的使用,松散的结构与缓慢的节奏。代表作:爱情三部曲《奇遇》(1960)《夜》(1961)、《蚀》(1962)费里尼的电影
f“费里尼色彩”:自传因素,表现切身体验、叙述个人经历。费里尼电影的美学风格:自传因素;感伤的幽默风格;幻想的超现实主义的银幕世界。《八部半》(1963)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电影,展现现代人的精神危机、无望混乱的内心生活。打破幻想与现实的界限,内心生活视觉化。“我想叙述的是一个处于混乱中的灵魂。”“断断续续的精神分析、杂乱无章的自我反省。”(阿克艾梅)“银幕哲学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