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r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r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 )r
A.唯物主义思想r
B.辩证法思想r
C.可知论思想r
D.决定论思想r
【答案】Br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教材6页。r
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r
A.广延性r
B.存在性r
C.物质性r
D.可知性r
【答案】Cr
【解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教材39页。r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r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r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r
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r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r
【答案】Ar
【解析】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教材35页。r
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r
A.联系的r
B.精神的r
C.发展的r
D.实践的r
【答案】Dr
【解析】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教材48页。r
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 )r
A.质量互变的观点r
r
B.永恒发展的观点r
C.对立统一的观点r
D.辩证否定的观点r
【答案】Br
【解析】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教材51页。r
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 )r
A.否定之否定规律r
B.质量互变规律r
C.对立统一规律r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r
【答案】Ar
【解析】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其他范畴构成的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教材56页。r
7.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r
A.人可以创造规律r
r
B.人可以消灭规律r
C.人可以改变规律r
r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r
【答案】Dr
【解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人们不能任意地创造或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地改变规律。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教材7879页。r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r
A.唯物论的观点r
B.辩证法的观点r
C.实践的观点r
D.可知论的观点r
【答案】Cr
【解析】列宁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