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高三年级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1有学者认为,甲骨卜辞的记载反映了早期人类身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和思维特征。这种自然崇拜反映的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对社会的认识,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甲骨卜辞A反映了我国早期社会的真实状况B促进了自然与人的和谐C影响了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D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信息是:甲骨卜辞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天人思想的发端与雏形,由此可知甲骨卜辞推动了中华文化的成长,故D项正确;甲骨卜辞能够反映我国早期社会的一些状况,但未必真实,故A项说法错误;甲骨卜辞反映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体现不出自然与人的和谐,故B项说法错误;秦汉以后政治文明的走向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错误。2法国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写道:“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这说明张骞出使西域获得的情报A加强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B扩大了汉朝的统治区域C推动了汉朝开拓西部疆土D促进了汉朝丝织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张骞上表指出了西域和位于阿姆河南北地区的居民对中国的丝绸的强烈兴趣,正是这种原因才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说明张骞出使西域推动
f了汉朝向西域地区的开拓,故C项正确;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是通过设立西域都护实现的,故A项不符合题意;“决定了汉朝向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开拓的重大决定”说明汉朝还没有实现对西域的管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丝绸之路的开辟,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3宋朝时,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南方的开发、农作物的传播与发展,原来的作物种植结构几乎全被突破,以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被以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所取代。其主要原因是A稻麦轮作使耕地亩产增加B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C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D北民南迁刺激江南麦类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小麦种植扩展到南方,并形成了稻麦二熟制,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从而稻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取代了粟麦为主的粮食种植结构,故A项正确;没有数据表明宋代粟的产量已达传统农业极限,故B项错误;中国的玉米种植开始于明朝,故C项错误;北民南迁刺激了南方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