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一历史试题
命题教师鲍玲红一、单项选择题(140题每题1分,4150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古代的牛耕技术,经历了由多牛到一牛的演变。一牛挽犁的耕作方式出现于A、春秋B、战国C、秦朝D、东汉2、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这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特征是A、刀耕火种B、男耕女织C、重农抑商D、精耕细作3、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良田输送汩汩清流,”据此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大运河
4、如图是一种冶铁鼓风工具的示意图。发明此工具的是A.战国李冰B.战国郑国C.东汉杜诗D.元代王祯5、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享有盛名的瓷窑很多,其中生产青瓷的是A、越窑B、邢窑C、景德镇D、大邑6、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形成于A、秦朝B、六朝C、唐朝D、宋朝7、在我国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A、秦始皇B、商鞅C、汉武帝D、唐太宗8、顺治十八年(1662年),清廷强迫沿海云台山、高公岛、东西连岛等地的居民内迁,规定“片帆不许入海”。这反映当时的清政府实行A、“工商皆本”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海禁”政策D、盐铁官营政策9、首先遭受外国商品输入冲击,自然经济趋于解体的是A、江浙一带B、福州一带C、松江太仓地区D、五口通商地区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设想你是一位在通商口岸投资经营的商人,你的投资领域最可能是A、重工业B、轻工业C、高科技产业D、农业11、荣氏兄弟是民国初年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乐于投资新式工业的原因有A、爱国心的驱使,利润的刺激B、帝国主义的支持C、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北京政府的支持12、甲午战争以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A、西方科技的传播B、重商思潮的影响
1
f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13、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4、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