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议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郭芹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小学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兴趣,掌握探究方法,树立科学价值观,具有勇于探究科学的精神。【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科学素养科学兴趣科学不是虚无飘渺的,它就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睁大眼睛去发现,需要我们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去探究,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点,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世界在孩子眼中充满了趣味,他们对一切好奇,这是培养科学兴趣的最佳时机,也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首要条件。小学科学课就教他们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容易的实验活动着手,让孩子知道科学探究不是高难度的事情,只要细心观察,留心事物变化,学科学就这么简单有趣。在孩子的眼里,实验就像变魔术般迷人,迫切渴望亲自参与实验。如制取二氧化碳时,锥形瓶,橡胶管等数量很少,我们可以把锥形瓶换成矿泉水瓶,橡胶管换成输液管,橡皮塞子换成橡皮泥或橡皮,集气瓶口盖上玻璃片,使用白醋和碱发生反应时,要多添加碱和白醋,这种自制的器材家庭里都有,学生在家自己动手就能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如此改进,二氧化碳的检验和性质对学生来说易如反掌。课堂中学生成功展示了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很有成就感。他们更加爱学科学,渴望亲自动手探究,如教《磁铁》一课,我用细木棍儿把环形磁铁串成一串,像糖葫芦般每一块互不粘连,在学生面前上下左右一晃,齐齐浮动,互不靠近又悬在棍儿上。学生好奇心再次被激发起来,种种猜测、期待验证,这时教师不需要讲解,只需指导学生正确实验就行,在动手实践之后共同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二、利用实验课让学生掌握探究方法苏教版科学教材的编写目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家探究的全过程,实现“做科学”。既然“做科学”,免不了与人合作,要有团队意识,学会探究方法,这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关键。如在《造房子》活动中,小组之间比赛,统一标准,限时搭建房子。小组长要求组员先设计房子的图纸,计算出需要的材料,选用牢固的结构,组员分工:有备料的、有送料的、有扶的、有绑的、有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