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在接触到八年级下册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宪法专册之前,初中的学生就处在这么一种特殊的状态。这是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因势利导,开展宪法知识教学的最大学情。
2激活课堂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课堂都是教育教学展开的主要阵地。初中宪法知识教学也离不开这点。而宪法知识对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来说,很多往往是却又是抽象和复杂的。如果教师只是一昧的照本宣科,学生第一往往无法理解枯燥的宪法条文,第二因为理解上的困难而畏惧学习。所以我觉得怎么激活课堂,使得学生喜欢课堂,是他们接受、理解宪法知识的前提。激活课堂的办法有很多,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一般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21与时政热点结合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热点新闻的传播速度较之于以前达到了空前的速度和广度。初中孩子虽然不大看电视新闻,但还是有很多途径接触社会新闻的。很多孩子甚至可以通过博客、论坛等自媒体深度参与到时政新闻的讨论中。我觉得在宪法知识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精心甄选,把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热点新闻带入课堂,让孩子们在讨论中获得对知识的认知。比如在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课第二框题《依法行使权利》的教学中,我就把2018年1月发生在合肥的“一女子强行阻拦高铁发车”事件带入课堂作为导入新课的材料。先让孩子们观看相关视频,然后设置思考问题:(1)这位女子有没有权利阻拦高铁?(2)铁路警察有没有权利制止位女子?(3)这趟列车上的其他乘客有什么权利?(4)公民能不能无限制的行使自己的权利?如果不能,这个限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四个问题中,前三个是对上节课内容的重现,第四个问题是对本节内容的探究。学生们因为之前只在课堂外接触这个新闻,猛然在课堂上看到这么一个社会热点。新鲜感马上提了起来原来宪法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原来宪法知识也不难。第一个知识点在热烈的讨论中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明确,学生通过鲜活的事例,深刻的认知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必要限制不能侵犯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等。然后又根据这一新闻,又设置了“如果你是这趟列车上的旅客,你该如何维权?”的思考题,正处在思维兴奋的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我结合课堂进度,适时结合教材,引出了“公民维权的途径协商、调解、仲裁、诉讼”这一知识点。整节课学生都处在高度的思维活跃状态,效果非常理想。这一做法主要是利用学生对社会热点的表达欲,教师将其注意力有意识的引导到教材知识上。优点是学生欢迎,缺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