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重点高中历年推优自荐面试题目整理
2014上海中考自招开始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自主招生,自主命题,每个学校的命题形式和命题范围都不同,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其实,不管命题形式多么灵活,本质还是对各个学科能力的考查。我们的考生只要平时功夫下得深,最终总能够反应到成绩上。所以,初中四年的积累和能力是应对这场“战争”的“必备武器”。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参加考试前了解一下历年的考题,很有必要。由于中考自主招生的试题对外一般不公开,所以只能根据往届考生的回忆大概地进行试题整理,希望能给今年参加考试的考生提供一些借鉴。
上海中学
一.默写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3然不动,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5尔远逝,往来翕忽。二.选择1“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BA公与之乘B怅恨久之CD五跪谢之2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C)A从小丘西行B日光下彻C影布石上D斗折蛇行3解释错误的是(B)A其岸势犬牙差互差互:参差不齐B微斯人,吾谁与归?微卑微C半亩方塘一鉴开鉴:镜子D是以是以:因此三.阅读孔乙己1、本文作者鲁迅,原名是周树人。他是著名的作家,本文选自他的文集“呐喊”2、(本文中)“君子固穷”中“固”的含义是(A)A本来B一定C坚守D确定3、从文中看,孔乙己的悲惨遭遇缘于什么?为什么?4、文中多次运用反复看法,如:多次提到店内的“哄笑”,多次提到“十九文
f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做赏析5、魏晋时期,有官员推荐的人才大多是达官贵人子弟,隋文帝便实行分科的科举制,但文中孔乙己正是深受制度的毒害。站在2009年的今天,请对科举制度作出评价。【解题思路】科举制度的进步性,局限性和现在教育现实与之的延续性。启发读者对照孔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想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孔是被取笑的对象,人人都可以嘲笑他,社会地位低下,反映了当时人的势利,冷酷,社会的麻木。孔的价值十九文钱弊: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的思想。经验教训:1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2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3要用德才兼备的言直谏者4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5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正确观念。6、教育改革的必然与迫切。
复旦附中中考推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