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学论”硕士以及带有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博士。
d学科建设1978年,第一次提出把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来研究。1983年6月,正式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1984年12月,“对外汉语”发展成为一门新的学科。e学术机构1988年,“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从“中国教育学会”中独立出来。1987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首任会长朱德熙。f刊物1979年9月,《汉语教学与研究》在北语正式出版。(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1987年9月,《世界汉语教学》,转为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刊,季刊。(96年选择)1987年,北语创办了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的《学汉语》。g师资1983年,北语开设对外汉语教学本科专业。1986年,北语、北大开始招研究生。1997年,北语建立博士学位点。(2)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最早为对外汉语教学构建语法体系的教材?(01年选择)①初创阶段(50’s初60’s初)特点:a重视系统的语法、词汇教学。b以语法为主线,但同时强调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强调“四会”能力全面发展。c培养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1958年,正式出版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我国第一部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96年选择)②改进阶段(60’s初70’s)特点:a对原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强调实践性的原则。b提倡“精讲多练”。c采用“相对直接法”。d教学内容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需要,注意学以致用。1971年,出版《基础汉语》(黄皮书)。③探索阶段(70’s初80’s初)特点:a对实践性的原则再认识。b打破旧的、脱离实际的科学系统,代之以符合实践性原则的新的科学系统。c引入了剧情教学,提出“听说领先”,形成“以听说法为主,结构为纲,兼顾传统方法”的综合教学法。具体措施:a试验分课型,听说、读写分开。
2
fb改革精读课,加强听力、阅读,改名为“综合技能课”。1980年《基础汉语课本》以常用句型为重点。④改革阶段(80’s至今)特点:a引进“功能法”,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b根据成年人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与特点,提出“先读写,后听说”。c按照语言技能分课型。d对本科课程教学法有全面、科学的研究,90年代提出了“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原则。e对教学活动进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研究。(全国制订教学大纲)1981年出版《实用汉语课本》。(是第一部吸收功能法优点的教材)(99年选择)(3)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