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韩磊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年第03期
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最大的教学效益,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动态生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成长的教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彰显师生、学校、班级个性和特色的教学。就历史学科而言,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有以下几点见解:
一、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做到三维目标协调发展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价值追求。可是在实践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往往容易被忽略。
如今历史课程改革存在“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花哨的教学方法,如学生还没有真正了解基本历史知识就开展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活动。老师尽自己所能使课堂热闹起来,可是热闹的背后却是许多学生并没有掌握应掌握的历史知识。
在一次历史教研活动中,有位老师讲的是历史八年级下册第5课《三大改造》。在课堂上该教师只是让学生草草地看看书,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却没有做任何讲解。然后,在学生还不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特点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讨论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学生讨论得很热闹,发言很踊跃,可是由于没有明确基础理念,热闹的讨论仅仅停留在表面,整个课堂设计看似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实上学生却收获甚微。
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学生成为新课改的牺牲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牢固把握基础知识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既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
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教师就应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做到三者兼顾,既要注重能力目标,又不能忽视追求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同时还要确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固守传统,穿新鞋走老路,漠视课改要求现象普遍存在:有的老师照本宣科没有激情;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忽视学生的参与;有的教师自问自答,不能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有的教师教学手段老套,不注重媒体的组合和运用;有的教师则不注重自由讨论的设计,没有开放多元的评价机制……这些现象的存在都会在一定程度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