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邦的公民,也是联邦公民;邦政府未经法律程序,不得剥夺该邦人民的生命、自由或财产,但“法律程序”须由联邦政府制订。这场战争是指
第3页共13页
f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南北战争
22.“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A.太平天国起义B.《南京条约》的签订C.鸦片战争的爆发D.清朝官员无能
2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某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里战争应该是指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24.五四运动的斗士罗家伦曾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25.张海鹏在《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认为“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下面依据这一观点对辛亥革命后社会特征的分析,错误的是A.在民主化方面: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在法制化方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在工业化方面:倡导优先发展重工业D.在均富化方面: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2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里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陈独秀所要求的变主要是针对A.军事技术B.社会价值C.经济组织D.学校制度
27.有一个时期,中国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的时间很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氛,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文化、
第4页共13页
f平民教育、新妇女等。这些期刊集中出现的时期应是A.洋务运动B.清末新政C.五四运动D.抗日战争
28.某地的居民原本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然而从某一时期开始,他们对于时间观念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变得精确起来。这一变化源于A.工厂与学校普及C.机械力取代畜力B.引进度量衡制度D.钟表行普遍出现
29.甲午战争之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新式学堂及学会办学及创会的口号,然而它们的教学内容与发展目标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