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精神永传承
一、石油精神的由来(一)“苦干实干”延长精神的由来。1935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了延长石油厂。毛泽东深知石油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深感忧虑。在召开东征会议的间隙,他特地到延长油矿视察并强调“要抓好石油厂的工作,根据地只有这一个石油厂,这是敌人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当时的工程主任、后来的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带领大家克服物资缺乏、环境恶劣等不利条件,在七里村构造进行钻探。大家修旧利废,自制螺丝和配件,把钻机配成套……经过苦干实干,七1井发生井喷,喷出的油柱高达数丈,日产原油963吨。这在延长油田开发史上尚属首次,轰动了陕甘宁边区。随后加深七3井,获得自喷,日产原油116吨。1943年,延长石油厂原油产量达到1279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抗日战争期间,延长石油厂共生产原油3155吨,经加工生产汽油16394吨、煤油151233吨、蜡烛5760箱、蜡片398吨。他们还生产了擦油枪、凡士林、油墨、黄油等产品,供应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和前线各部队,满足了陕甘宁边区运输、照明、印刷需要,实现了毛泽东关于“增加煤油生产,保障煤油自给并争取部分出口”的指示,直接支援了抗日战争。1944年5月25日,毛泽东接见了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写了“埋头苦干”四个大字。陈振夏被授予边区特等劳动模范称号,是中国石油工业第一位劳动模范。(二)“三老四严”石油精神的由来。新中国建立后,为新中国“解围”,为现代化建设“造血”,石油人走遍祖国大江南北,过玉门老君庙的石油河、顶着准噶尔克拉玛依油田的风沙、冒着柴达木油田的严寒、翻过川中油田的重重大山……“石油精神”的火炬越燃越旺。“三老四严”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62年,到1963年形成了完整的表述。最早提出“三老四严”作风的是大庆三矿四队。大庆三矿四队组建不久,新来的工人小孙因为操作失误挤扁了刮蜡片,还让材料员为他保密。队长辛玉和认为,小洞不补,大洞尺五,必须小题大做。他严肃地批评了小孙,小孙也检讨了自己的
f错误。随后,大庆三矿四队在那口井上召开了事故分析现场会。不久,在队党支部的带领下,全队开展“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严格要求、严明纪律”的“三老两严”活动。严细认真干工作的风气在全队形成。1963年9月12日,大庆战区召开工作会议,对会战以来加强基层建设、培养队伍作风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形成“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