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网络与道德》《网络与道德》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设计理念老子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课不是单纯地技能课,不是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会了什么,掌握了或多或少计算机操作技能,更应该引导学生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将它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利工具。另外,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多多尝试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网络与道德》教学中尝试了以“辩论”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这种尝试不仅仅是学生更加明白网络道德,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胆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网络与道德》(来源于浙江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13课)主要内容是从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知识产权出发,让学生学会正确区分网络中的各种不良现象,让学生识别怎样的行为属“侮辱欺诈他人”、网上哪些信息属“不良信息”、哪些行为属“破坏网络秩序”的行为,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知识产权,以及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最后的情感目标就是使让学生懂得虽然网络是一个“虚拟社会”但同样与现实生活一样,我们在这个虚拟社会中也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问题。《网络与道德》主要是一课情感教育课,如果这堂课设为让学生掌握这些概念,这就成为了一堂“授之以鱼”的课,违背了新课程的理念,也是所谓的“网络道德的情感教育”的力度变得苍白无力,因而我将这节课设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将全班同学分为两组,一组去收集“网络的好处”资料,另一个去收集“网络的弊端”资料,为了使学生收集到有益的信息,在两小组同学收集资料前教师明确其收集的方向,“网络的好处”的收集方向是“网络可以帮助我们干些什么”“网络的弊端”的收集方向是“网络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会,带来什么不良的连锁反应”第二课时先通过两小组同学的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体会网络的好和弊端,使学生有所情感的碰撞),接着就顺直成章地引出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然后设置两个“开动脑筋”的学习任务,最后在“网络与道德案例”的启示中完成本课时的教学。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2了解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意义。技能目标:1提升关键词的提炼能力。2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辩论,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网络。2认识为什么要注意网络文明。
1
f3懂得什么是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了解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意义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