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更改、插入、重排等;服务拒绝:正当的申请被拒绝、延迟、更改等;伪装:非法用户假冒合法用户身份获取敏感信息;否认:否认自己做过的事情;不良信息侵入……这些攻击和威胁,有的来自病毒,有的来自黑客(Hacker),也有来自内部的攻击。以下是网络攻击的发展趋势:(1)攻击工具的简单化:目前,黑客工具的技术性越来越高,使用越来越简单,并且大多是图形化界面,容易操作。(2)攻击目标针对化:黑客攻击的目标越来越有针对性,并主要是针对意识形态和商业活动。(3)攻击方式系统化:黑客在攻击方式、时间、规模等方面一般都进行了长时间的准备和部署,系统地进行攻击。(4)攻击时间的持续化:由于网络协议的漏洞和追踪力量的薄弱,黑客肆无忌惮地对目标进行长时间的攻击。(5)黑客技术与病毒技术结合。
122网络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主要是指由非法信息、有害信息、无用信息或计算机病
4
f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
毒对网络或网络用户造成的危害信息。一般分为:(1)制造社会混乱、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2)破坏经济、商业秩序的信息。(3)威胁网络安全的信息。(4)人身攻击、骚扰,侵犯他人利益的信息。(5)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信息。(6)……
123程序缺陷和漏洞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功破的。”外部的攻击往往是从系统内部的缺陷或漏洞(bug)开始的。所谓漏洞,主要包括软件缺陷、硬件缺陷、网络协议缺陷和人为的失误等。
13、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目标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宗旨是通过在实现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信息风险,确保一个政府部门能够有效地完成法律所赋予的政府职能。为此,电子政务系统必须实现如下的信息安全目标:
131可用性目标
可用性目标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有效率地运转,并使授权用户得到所需信息服务。简单地说,可用性目标就是系统能运转,用户可以得到服务。
5
f132完整性目标
电子政务安全保障方案
完整性目标包括数据在多个地方存储时,同一个数据要相同。例如关于一个地区的人口统计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地方时,要一致。要对某个数据进行修改,必须同时修改保存在每个地方的数据。
133保密性目标
保密性目标是指不向非授权个人和部门暴露私有或者保密信息。简单地说,就是除了让该知道的人知道,其他人不能知道。通常,对于大多数电子政务系统而言,保密性目标在信息安全的重要程度排序中仅次于可用性目标和完整性目标。然而,对于某些特定的电子政务系统和数据,保密性目标是最重要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