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3.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4.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5.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是主观的。×6.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1.太阳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这是因为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③世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④自然界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f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2.习总书记多次指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里要装自己的粮食”“要依靠自己保口粮”。而
一个国家的粮食是否始终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人口增长、资源供给、消费
需求和气候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我国广大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必然联系
C.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物质的
D.顺应规律就能实现粮食生产安全
答案C
3.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与慧能
的观点体现的哲理相似的是
①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②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
遥看一千河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4.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
时,父母的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
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
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
制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5.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通车。工程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克服小空间、高水汽、恶劣的现场环境
等不利因素,成功解决了海底沉管隧道接头焊接合拢这一世界级难题。这一难题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