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历构成了她女性意识的起点,萧红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里,父亲因为她是女孩便轻视、无视她;母亲也非常重男轻女,并且看不惯公公对女孩子的娇惯,在父母的冷漠中度过寡爱童年的萧红敏感地意识到女性所面临的命运,感觉到世界对于女性的冷酷与歧视。这些感觉深深地伤害了她稚嫩敏感的心灵,给她留下终身难以愈合的创伤。在学校接受了新思想的萧红对民主和自由很向往,专制的父亲强行将她嫁入豪门,从小目睹包办婚姻悲剧结局的萧红不顾一切摆脱了旧式家庭的束缚,走上了追求自由平等的新女性的人生道路。
饱受性别之苦的萧红认识到男权社会的残忍与不平,内心萌发了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她在《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生死场》等作品中大胆地为自己以及所有生活在苦难中的底层女性发出来自灵魂深处的愤懑和呐喊。遗憾的是,反抗之后的萧红和她的女主人公们并没有走上自由自主、自尊自强的道路,她们不是如萧红般绝望痛苦地死去,就是如同金枝一样迷惘地重复着古老传统的奴役生活。
萧红作品的创作背景大多是上世纪30年代的东北沦陷区。那时候土地集中在地主手里,
1
f广大农民受着残酷的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地主家庭出生的萧红耳闻目睹了农民的生存和他们受剥削的生活。成年后的萧红本身就饱尝了生活艰辛和饥寒交迫的滋味,因此,她的笔下描绘的是一幅幅真实的女性生活的悲惨图景,对地主阶级剥削、压榨、迫害劳动人民的罪行也进行着无情的揭露和强有力的控诉。
在萧红小说中对女性生活的描写首先表现为女性求生的艰难,从女性的角度来反映广大底层妇女的悲惨命运。萧红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王阿嫂的死》述说的便是底层妇女王阿嫂在遭受张地主的一脚狠踢之后难产而死的故事。王阿嫂的形象集中反映着阶级压迫下劳动妇女的生存处境。她成年累月的为地主干活,吃的是地主用来喂猪的烂土豆,在丈夫被地主活活烧死之后,她把丈夫的骨头包在衣襟下,拖着临产的身子继续劳作。当她因为再也带不动自己的肚子劳动而在低头喘气的时候被张地主踢了致命的一脚带着尚未出世的孩子离开人世。《桥》通过一个普通妇女黄良子的辛酸和不幸从另一个侧面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勤劳朴实的农妇黄良子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抛下自己待哺的婴孩到地主家做奶妈,自己孩子因为急切要见母亲而坠桥身亡的惨剧。黄良子的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所标榜的“仁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完全是虚伪的谎言,只有推翻不合理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